-。
接下来,我将开始撰写报告正文:
# 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1 产业规模与增长态势
1.1 产业收入持续扩张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实际收入达到127.61亿元,同比增长率为6.10%,这是连续第三年中国电竞产业上半年收入呈现上涨态势。相比2023-2024年同期4.43%的增长率,今年涨幅有了小幅提升。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我国电竞行业收入规模从2017年的772.82亿元迅速增长至2021年的1445.03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13.33%。尽管2022年产业收入曾因缺乏缺乏爆款新游和疫情限制面临短期调整,但目前已重返增长通道。
收入结构方面,直播收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5年上半年,直播收入占总收入的80.38%;赛事收入和俱乐部收入分别占比8.49% 和7.03%,其他收入占剩余部分。这一结构与往年相比保持相对稳定,但同时也暴露了中国电竞产业收入来源高度集中的特性,对直播平台的依赖性较强。
*表1:2025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收入构成*
| 收入类别 | 占比(%) | 特点描述 |
尊龙凯发官方网站||--||
| 直播收入 | 80.38 | 电竞内容传播的主要变现渠道,包括打赏、订阅和广告 |
| 赛事收入 | 8.49 | 来自赞助商、门票销售、版权分销和虚拟门票等 |
| 俱乐部收入 | 7.03 | 包括赞助、选手转会、周边产品销售等 |
| 其他收入 | 4.10 | 涵盖教育培训、文旅融合等新兴业态 |
1.2 用户规模趋稳,基数庞大
中国电竞用户规模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截至2025年6月,中国电子竞技用户规模近4.93亿人,同比增长0.59%。与此相比,2022年中国电竞用户规模已达4.88亿人次。考虑到中国总人口基数,电竞用户规模已接近饱和,未来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用户体验深化和商业化价值挖掘,而非单纯的用户数量扩张。
电竞已成为年轻人主流的娱乐方式之一。数据显示,在电竞用户年龄分布上,25-34岁的青年群体是核心用户,而在45岁及以上的年龄段中电竞用户最少。这表明电竞在中国的社会化和大众化程度已经相当高,成为年轻一代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 产业链结构分析
电子竞技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条清晰完整且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内容提供、中游赛事运营和下游内容传播三大环节。
2.1 上游:游戏内容提供方
产业链上游主要由游戏开发与版权方构成,如腾讯、网易、暴雪娱乐等大型游戏公司。这些企业负责游戏的研发、制作和发行,为电子竞技提供了核心内容基础。它们掌握着电竞游戏的版权,并通过游戏内购、道具销售等方式获取收益。2023年1-6月的数据显示,电竞游戏收入在电竞产业总收入中占比高达84.84%,凸显了上游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上游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通过游戏授权和版权分成来实现价值。他们向中游赛事运营商授权游戏版权,同时通过游戏内虚拟物品销售、玩家充值等途径获得收入。值得注意的是。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电竞产品中移动端占比最高,达到58.5%;客户端次之,为25.5%;两端通用占比11.7%;网页端占比最低,仅为4.3%,反映出移动电竞已成为市场主流。
2.2 中游:赛事运营与内容制作
产业链中游是电竞产业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赛事运营方和内容制作方。赛事运营方负责电竞赛事的策划、组织和管理,如腾讯电竞、VSPO等专业机构。这些组织承担着电竞赛事的具体执行工作,包括赛程安排、场地租赁、战队邀请、裁判组织等各个环节。
中游赛事运营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2025年1-6月,国内参赛范围在省级以上、并由职业选手参与的非表演类电子竞技赛事共72项,与去年同期持平。在这些赛事中,51% 采用全程线下举办模式,41% 为线上线下结合举办,8% 为线上举办。与之前相比,线上线下结合办赛形式明显增加,显示出后疫情时代电竞赛事形态的演变与创新。
2.3 下游:内容传播与衍生生态
产业链下游主要包括内容传播渠道和衍生开发生态。内容传播主要通过直播平台如斗鱼、虎牙、哔哩哔哩等进行。这些平台通过提供高质量的直播服务,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参与,推动了电竞产业的快速发展。
下游的衍生消费包括电竞周边产品、、游戏内付费、赛事门票等。电竞还与文旅、教育、音乐**等行业进行跨界融合。例如,"电竞+文旅"可以打造电竞主题乐园、电竞旅游线路等,有效拓展了电竞产业的应用领域和商业边界。
3 市场竞争与区域分布
3.1 游戏类型与企业格局
从电竞游戏类型来看,射击类游戏占据绝对领先地位。2025年主要电竞产品中,射击类占比27.7%;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类(MOBA)次之,占比14.9%;体育类占比11.7%。具体而言,在移动电竞游戏流水TOP10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射击类和MOBA类;在客户端电竞游戏热度TOP10产品中,射击类占了6款,显示出射击类游戏在电竞市场上的强大号召力。
在企业竞争层面,腾讯和网易等大厂主导市场。根据数据显示,在电竞出海方面,十项赛事中除了第五人格2025 IJL夏季赛的归属企业为网易,其余九项赛事游戏归属企业均为沐瞳或腾讯,反映出电竞游戏市场的集中化特征。
*表2:2025年中国电竞产品类型与平台分布*

| 游戏类型 | 占比(%) | 代表游戏 | 平台倾向 |
||--|-||
| 射击类 | 27.7 | 《无畏契约》、《三角洲行动》、《穿越火线》 | 主要在客户端,占热度TOP10中的6款 |
| MOBA类 | 14.9 | 《英雄联盟》、《王者荣耀》 | 客户端与移动端并存 |
| 体育类 | 11.7 | 《NBA2K》系列、《FIFA》系列 | 主要在客户端 |
| 其他类型 | 45.7 | 卡牌、角色扮演、动作等 | 分布均匀 |
3.2 地域集中与集群发展
中国电竞产业展现出显著的地域集聚特征。2025年1-6月,上海仍为举办赛事最多的城市,占比22.9%;其他依次为重庆、杭州和北京,占比分别为14.0%、7.0% 和5.3%。与此在上海举办的全球电竞大会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电竞领域的领导地位。
电竞俱乐部的地理分布也同样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截至2025年6月,上海同样是国内拥有电竞俱乐部最多的城市,共计34家;北京、广州和深圳数量次之,分别拥有11家、10家和8家。这种集聚现象一方面源于上海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长期以来积累的电竞文化和粉丝基础。
4 用户特征与消费行为
4.1 demographic 画像
中国电竞用户群体呈现出相对均衡的性别结构。2022年数据显示,在电竞用户中,男性用户占比56.4%,女性用户占比43.6%。相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电竞的女性参与者比例明显更高,反映出该项运动的普遍适用性与现代包容性。
从年龄分布来看,25-34岁的用户数量最多,45岁及以上的电子竞技用户最少。这表明年轻群体构成了电竞行业的核心客群,保证了行业未来的长期成长性。年轻用户不仅为电竞产业带来了活力,也是推动电竞消费的主力军。
4.2 消费偏好与支付意愿
电竞用户表现出高度的参与感和强烈的付费意愿。数据显示,购买过喜欢战队应援周边的用户占比最高,达到38.42%,其次是为喜欢的游戏主播付费,占比36.24%。这些数据表明,电竞用户在战队周边、线下门票和游戏周边方面的消费意愿较高。
具体到游戏类型偏好,2025年中国电竞用户最偏好的游戏类型是FPS(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占比达到37.62%,其次是TPS(第三人称射击游戏),占比35.05%。这种偏好结构与当前流行电竞项目的分布相一致,也指引着游戏开发商未来的研发方向。
5 发展趋势与挑战
5.1 未来发展方向
5.2 面临挑战与制约因素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已步入成熟发展阶段,拥有近5亿用户规模和半年超百亿的收入体量。产业呈现出全球化、技术赋能、商业模式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未来,随着技术与内容的不断创新、产业融合的深入推进,以及全球化战略的持续实施,中国电竞产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并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